依照國家職業衛生方面的法律、法規、標準和規范的要求,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,明確其在正常生產運行階段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,確定職業病危害風險類別及其危害程度,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、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及效果等進行綜合的階段性分析和評價,指出存在的主要職業衛生問題、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,為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、職業衛生日常管理和職業病危害申報工作提供依據,并為監管部門做好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?,F狀評價程序一般包括:前期準備、評價實施、報告書編制和評審四個階段。
職業病危害評價通常包括以下內容:
1.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和調查:對工作場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物理因素(如噪音、震動、輻射等)、化學因素(如有害化學物質)、生物因素(如細菌、病毒等)、人因因素(如勞動強度、工作時間等)進行調查和識別。
2. 危害因素的監測和測量:對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定量監測和測量,以確定其濃度、強度等。
3. 健康風險評估: 基于危害因素的調查和監測結果,評估工作崗位上的職業病危害程度,預測職工可能遭受的健康風險。
4. 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:根據評估結果,制定相應的職業病防護和控制措施,減少或消除危害因素對職工健康的影響。
5. 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:將評價結果、監測數據和控制措施等編制成職業病危害評價報告,供企業和有關部門參考。
通過職業病危害評價,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工作場所的危害狀況,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,從而保障員工的健康和安全。這也是維護職工權益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。